目前分類:觀察者評論 (23)
- Jun 09 Tue 2009 11:10
《貓仔走醒》台北場觀眾迴響之二
- Jun 09 Tue 2009 11:03
客家女人有情慾嗎? -by張典婉
客家女人有情慾嗎?為這齣戲想名字時,與一名客家熟男閒聊,他不懷好意笑起來。
- May 20 Wed 2009 12:52
《貓仔走醒》台北場觀眾回響之一
《貓仔走醒》台北紅樓場演出結束
即將於本週六(5/23)在高雄衛武營與大家見面
- Nov 03 Mon 2008 13:04
反映日治台灣 林摶秋作品接連搬演
- Nov 03 Mon 2008 12:58
歡喜《高砂館》 劇場版《海角七號》
- Oct 21 Tue 2008 10:46
高砂館觀眾熱烈迴響2
- May 27 Tue 2008 11:21
再現台灣常民女性家庭與私密生活的記憶—以歡喜扮戲團近期女性口述歷史劇場創作為例 (三)
作者:王婉容
- May 27 Tue 2008 11:07
再現台灣常民女性家庭與私密生活的記憶—以歡喜扮戲團近期女性口述歷史劇場創作為例 (二)
作者:王婉容
- May 27 Tue 2008 10:35
再現台灣常民女性家庭與私密生活的記憶—以歡喜扮戲團近期女性口述歷史劇場創作為例 (一)
作者:王婉容
- May 12 Mon 2008 13:38
「我說、我演、我在」:論歡喜扮戲團客家現代音樂劇的社會心理意涵 -by 李文玫
摘要
本研究旨在論述歡喜扮戲團的客家現代音樂劇所呈顯出的社會心理意涵─「我說、我演、我在」。從創團至今,歡喜扮戲團已推出四齣客家現代音樂劇,包括:「我們在這裡」(2000)、「春天來的時候」(2003)、「廚房的氣味」(2005)及「鴨嬤打孔翹」(2007)。本研究針對這四齣客家現代音樂劇進行文本分析,提出對台灣社會、客家族群、客家女性或是個人而言所具有的社會心理實質意涵,包括:1. 從噤聲到發聲:客家女性主體性的展現;2. 從撫慰鄉愁到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承;3.台灣客家文化主體性的建構與展現;4.「我說、我演、我在」─在敘說與演出中建構新的認同與基本的存有價值與生存美學。
- Jun 28 Thu 2007 10:45
老人劇場的記憶詩學與劇場美學─以歡喜扮戲團的演出為例(三) - by 王婉容
歡喜扮戲團表演儀式的社會功能
- Jun 13 Wed 2007 10:54
老人劇場的記憶詩學與劇場美學─以歡喜扮戲團的演出為例(二) - by 王婉容
Wabi Sabi 美學與老人劇場的美學
- Jun 12 Tue 2007 15:42
老人劇場的記憶詩學與劇場美學─以歡喜扮戲團的演出為例(一) - by 王婉容
摘要:
應用戲劇常因偏重社會參與及改革,及強調探討社區議題,而較少著重於它在開發劇場新美學的豐富可能性。其實,應用戲劇的主要創作內容和目標不同於傳統的戲劇,在劇場美學上的發展空間也不同,本文即擬以老人劇場為例作一初步的嘗試與示範。文中運用理論來探討老人劇場獨特的記憶詩學,並以歡喜扮戲團的演出為實例,演示此種劇場如何取材於記憶,將記憶以劇場的語言化為美及賦予記憶豐富的人生意涵。文中運用德勒茲分析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中的理論建構起記憶詩學,運用日本Wabi Sabi的美學及表演性儀式的美學功能和意義探討來分析歡喜扮戲團創新的美學,並探索其背後所隱含的社會功能,並以實際的演出片段來解說歡喜扮戲團如何運用劇場中的美學手法,來表達記憶中蘊含的詩學。
- Jun 08 Fri 2007 11:16
勇敢面對生死 老人歡喜扮戲 - by 輔大新聞盧一伶
劇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所以一般人很難把老人與劇場想像在一起。「歡喜扮戲團」是台灣很少見的老人劇團,和一般的劇團最大的不同是,老人劇團很常面對到生離死別,因為隨著時間流逝,團員也會一個個的離去,「蔡益山給我上了第一堂的生死課。」,團長彭雅玲說。
- Jun 01 Fri 2007 10:28
歡喜扮戲 肯定生命的態度 - by 輔大新聞盧一伶
- Dec 29 Fri 2006 10:41
歡喜來跳舞(二)- by 田麗卿
釋放身體原形
以前總是要求健康的年輕舞者盡力突破自己身體極限的陳偉誠,現在反而是要求老人,放掉慣常的身體模式,脫下社會面具,將自己真實的身體原形釋放出來。陳偉誠更以童年時代好玩的遊戲方式,化解老人們在慣常生活中,因不習慣使用身體來表達情感,而造成身體接觸的緊張與不安。陳偉誠也帶領團員們作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作的動作,讓長久以來不曾動過,或是不敢動的身體部位漸漸活絡起來。
- Dec 28 Thu 2006 11:38
歡喜來跳舞(一)- by 田麗卿
八十歲了?不是問題!半是遊戲半是舞的課程
開發了一群阿公阿嬤的肢體活力
- Nov 30 Thu 2006 10:37
生命中哪一件事是準備好才發生的呢?-by梁紅玉
「一隻猴子跳上床」是口述歷史劇場「歡喜扮戲團」2006年最新的創作,記錄著一位四十五歲高齡孕婦,在得知意外懷孕時面對的掙扎與衝擊,乃至於怪夢連連,因為她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正當事業的黃金期、身體的更年期,卻意外的要迎接一個新生命到來!
舞台上呈現的是現實與夢境的交疊....她「夢見了自己的葬禮,葬禮中孤單的被抬出,身後沒有留下任何,驚嚇中從半空中掉落!火車上的查票員大叫金童來了,金童來了....」夢中的囈語,是否正透露著潛意識裡的慌亂?而台上的另一幕,身體因懷孕而急遽變化、夫妻間因角色調整而時有衝突,更由於自身內在與父母牽扯而糾纏不清的複雜情緒....在在使得中年孕婦,經歷著剪不斷理還亂的不可置信與情感矛盾。劇中演員張惶失措地呢喃著「我還沒有準備好....還沒準備好哪!」但我們不禁要試問:生命中又有哪一件事是準備好了才發生的呢?
- Sep 13 Wed 2006 13:29
公共電視「舞台風景」中的歡喜扮戲團
多年前,公共電視「舞台風景」節目曾針對歡喜扮戲團「台灣告白(四):如果你叫我」,製作了一集內容詳盡的報導,它至今仍是歡喜回顧過往或分享經驗的重要依據。
以下為該節目的中文字幕內容,其中大致包含導演彭雅玲的說明、演員的分享,以及演出片段: